槟榔,中药名,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
燥成熟种子。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
实,用水煮后,干燥,除去果皮,取出
种子,干燥。本品呈扁球形或圆锥形,
高1.5~3.5cm,底部直径1.5~3cm。
表面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,具稍凹下的
网状沟纹,底部中心有圆形凹陷的珠
孔,其旁有1明显疤痕状种脐。质坚
硬,不易破碎,断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
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。气微,味
涩、微苦。
槟榔的功效与作用:驱虫;消积;下气;
行水;截疟。主虫积;食滞;脘腹胀痛;泻痢
后重;脚气;水肿;疟疾。用于绦虫、蛔
虫、姜片虫病,虫积腹痛,积滞泻痢,
里急后重,水肿脚气,疟疾。
1、《别录》:主消谷逐水,除痰
癖;杀三虫,疗寸白。
2、《药性论》:宣利五脏六腑壅
滞,破坚满气,下水肿。治心痛,风血
积聚。
3、《唐本草》:主腹胀,生捣末
服,利水谷。敷疮,生肌肉止痛。烧为
灰,主口吻白疮。
4、《脚气论》:治脚气壅毒,水
气浮肿。
5、《海药本草》:主奔豚诸气,
五膈气,风冷气,宿食不消。
【查看详情】